五原县委编办聚焦编制申请、日常登记、监督检查、数据共享四方面,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全流程管理,建立起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管理新机制。
一、严格编制管理,规范办事程序。对各单位提交的机构编制事项申请,严格执行“人编一致、一一对应”和“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一定比例有序进人”的原则,严把入口关。对申请单位的申请事项合规性、实名制制度执行情况、机构编制问题整改情况严格审查,对符合要求的予以审批办结。同时,严格落实归口县委组织部管理的有关要求,加强沟通协调,重要事项及时请示报告、重要政策提前会商协商、重要业务加强对接衔接,确保办事程序规范有效。
二、严密登记管理,强化业务联动。对机关设立、撤销、合并、更名、挂牌等机构调整的和事业单位机构调整及经费形式、主要职责、隶属关系调整的,要求相关单位按规定及时办理对应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相关手续,并实时跟进做好提醒催办工作。对在日常登记管理和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由事业单位登记服务中心及时向县委编办通报情况,在未整改到位前,暂缓办理相应单位的机构编制事项。通过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与日常登记管理的业务联动,进一步增强管理力度,提升管理实效。
三、严肃监督管理,督促问题整改。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年度督查工作计划,适时组织对全县各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的评估。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相关单位开展机构编制审计,重点督查机构编制政策落实、制度执行、实名制管理等方面情况。同时,根据自治区委、市委巡视中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及整改工作的通报精神,开展机构编制问题全面排查,推动历史遗留问题消化整改。对督查和排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按规定做好督促整改和查处整改工作。
四、严紧网上管理,推进数据共享。认真落实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全面推行网上办事,动态调整完善部门间办事事项,依托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及时指导申请单位通过系统提交申请,并按规定时限在系统中反馈办理结果,确保100%按期办结。同时,积极推进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等部门“共享平台”建设,尽快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切实提升管理效率。
供稿:陈章文 审稿:吴刚